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科学技术司  >  科技创新

做好村级农民技术员依靠科技同走致富路

日期:2010-09-28 作者: 来源:龙江县农技推广中心 【字号: 打印本页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玉米第一县,耕地面积达546万亩,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今年达460万亩,粮食单产逐年攀升,总产逐年提高,今年有望突破50亿斤大关。在这样一片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的土地上创造奇迹的,除了依靠政策和加大投入外,还依赖于深入开展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得益于龙江县率先创立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正是有了一批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的村级农民技术员,才实现了农技服务零距离,农技推广广覆盖。而杨春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现年55周岁的杨春是龙江县头站乡民主村的农民技术员,中专文化,获得农民技师职称。是龙江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曾经获得十四届齐齐哈尔市市级“五一”劳动模范奖励,2007年省政府县域优秀科技人才奖获得者,2000-2009年是乡级劳动模范及科技带头人。

  1984年他种植15亩地膜覆盖西瓜,当年收入一万五千多元。在八十年代一年成了万元户,几乎是引起了一场地震。当年万元户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社会上对有钱人的统称,尤其是一个农民靠种田成了万元户更是不得了。因为他的成功,所以带动了当时头站乡30%的农民开始种植瓜菜。在受到各界的重视和得到经济实惠的那一年开始,他对科学种田发家致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科学种田,带动和改变周围乡亲们对种田的传统落后习惯。多年来他在示范种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周边农民认可,受到各级领导好评。

  一、学科学、用科技,促发展

  为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连续调整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98年杨春认识到种玉米才是当地最根本的发展方向。于是,他利用农闲时间,到省农科院科研所、吉林等地,对玉米品种及高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引进了六个玉米新品种,在自家责任田里进行了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秋后对比试验取得成功,受到专家和周围农民朋友的认可。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从2000年起,作为村农民技术员,他先后引进省内外的300多个品种,邀请、召集各村的种地大户、种田能手,进行秋季田间博览,展示介绍品种特性,使农民认识到选择好的、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是高产的关键因素。十多年来,他勤奋地钻研科技,热忱地服务乡亲,他的试验田成了各项农业技术展示的舞台,吸引四面八方的农民来参观,杨春也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近十年来,经杨春筛选推荐的适合当地和本区域种植的玉米品种多达45个,他所在的头站乡实现了两年一更换品种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来之不易的,杨春为此挤出时间,经常到县农技推广中心求教,到市内的大书店买回适用的书籍,与乡农技推广人员认真研究,具体落实。现在他家各类农业方面的书籍已超过上千本。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类科技培训班,虚心求教,与周围农民诚恳交流经验。十年来他坚持记农业笔记(包括各种数据及生产情况),这一习惯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着。这也无形中使他在种植业生产技术上提高了水平,对品种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由于杨春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方面的执着努力,他得到了一些种业公司的关注和认可,并接受了国内多家大种业企业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正是他的坚韧和刻苦,也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4年以来,他的试验田分别成为村级试验田、乡级试验田和县级试验田。县领导多次到田间调研指导,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试验示范田还被定为省级玉米高产创建攻关项目区,由省专家组08-09两年测产,亩产1616斤,突破攻关标准。最高亩产达到2057斤,被齐齐哈尔市授予“2009年直播玉米高产大王”称号。这一称号既是对龙江县玉米生产的一个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个人成绩的又一次肯定与鼓励。多年来,他为上百家种业,上千个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同时还开展了肥料使用、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对比实验。在重点推广的生物防治玉米螟工作中,他率先垂范,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鲜事物,大胆运用先进技术,并第一个在自家地里搞试验,使全乡生物防治玉米螟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经监测显示,不论是杀虫灯诱杀防治、喷施药剂防治,还是释放赤眼蜂防治,均达到了广大农民意想不到的效果,亩均增产80斤以上。由于杨春的率先使用,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生物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和效果,2010年生物防治玉米螟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由他总结出的高产创收的生产模式、防治虫害的措施,使全乡40万亩玉米面积,年亩产增产100-150斤,增收50-80元,为乡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挥农民技术员作用,架起农技推广的连心桥

  杨春在农技推广应用上的突出表现,不但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更承担了业务部门赋予他的新任务。2008年底,全县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有他,100个农业科技指导员有他,158个村级农民技术员还有他。为此,他更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也付出了更多的艰苦努力。责任重了,任务多了,杨春就抢前抓早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农技推广法规,为乡亲提供农业公共信息;带头学习专业技术,积极参加农技培训;带头引进优势主导技术,认真进行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带头参予本村、本乡的农情采集、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及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并为乡政府当好参谋;带头组建了头站乡科普协会,设立了服务站,实行全方位、开放式便民服务;带头承担县、乡农技推广中心(站)下达的农技推广任务,坚持常年不间断地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工作,使各项农技推广活动均取得了实效。每年秋收开始,老杨就会琢磨下年种什么,怎么种,实验什么,怎么实验。每年他都主动协助乡县农技推广中心驻头站乡农技推广站开展农业科技之冬工作,他家成为乡里名副其实的农业科技大院。在大院里,你可以随便查看他的各种科技资料,可以和来至各地的农民朋友聊一些明年春耕生产的问题,在这里有最新的种子信息,最可靠的市场信息。如果有农民需要,他会帮助你请来农业技术员进行讲解。

  每逢春季,他会帮助村民联系市、县农技专家,请专家到家里来讲课,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帮助村民选出可心的种植品种,农民对他鉴定后的籽种、化肥等农资购买放心。今年,由于春天空气湿度大,温度低,2500亩谷子和2000亩高粱田原用除草剂药害与现用除草剂药害叠加发生。老杨通过调查,确认并马上引进了新制剂,该药剂与其它除草剂同时使用,迅速缓解了药害,增加了除草效果,直接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在夏秋农业灾害易发之季,他主动到一线进行查田,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病虫草危害的地块,及时指导农民进行防治。对自己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就直接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找专家到田间地头解决。

  在组织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杨春组织农民取样、封样登记,并送到县推广中心化验室检验。在他带动下,全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0%以上。两年下来,乡亲们看到了测土配方好处,纷纷要求增加面积。2010年,全村测土配方施肥种植面积达90%以上。通过杨春架起的农技服务与农民的连心桥,推动了全村、甚至全乡科学种田水平,全乡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均纯收入从以前的不足2000元一下跃升到8000元左右。

  乡亲们对他的评价是,杨春作为一个学习型的农民,他对待科学技术执着追求并一定要学到手;作为一位农民技术员,对待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弄明白,并把掌握的科技知识传授到周围的农民手里。杨春自己则逢人便说,我就是要让周围的农民通过学科学、用科技发家致富。这也是老杨人生中的最大理想。因此,他的家总是全村是最热闹的地方,他总是全村最忙碌、最勤奋、最有奉献精神的人。